第197章 水火不容(四)
孙文半信半疑地接过了这张纸条。后来,孙文在日本成立了同盟会,四处搞暴*动,财政状况非常窘迫,最缺的就是钱。一年之后,孙文想起了客轮上这份奇特经历,就让人试着发了一个C过去。没过几天,孙文就收到了三万法郎。几个月后,又发了一个A过去,结果他如约受到一万法郎。转过年来,再发一个E过去,又收到了五万法郎的汇款。
如果缺钱了,发个字母过去,就能收到大笔汇款,而且是法郎,就问你惊不惊喜,意不意外?说起来这都快跟童话差不多了。
来来回回接了数次之后,孙文有些不好意思,他让胡汉民给张静江发了一封信函,信中将所收费用开销情况,一一做了说明。后来,孙文收到张静江的回信,大意是说,我相信你们会切实革命,大家都是同志,所花费用,你们不用给我报告,万一被清廷截获了反而不好,你们只要努力精进就行。
对于张静江的善举,孙文非常感动,称张静江为“革命圣人”。张静江就这样默默地支持着孙文,支持着同盟会。后来,归国途中途经新加坡,孙文派人在新加坡专门为张静江办了加盟同盟会的入会手续。由于船期非常紧急,条件也不允许,所以没有机会让张静江宣读入会誓词。
之后不久,借张静江前往香港休养的机会,孙文派胡汉民前往接洽,专门给张静江补了一个宣读誓词的仪式。誓词中有一句“当天发誓”,意思就是“向天发誓”的意思。张静江看了誓词之后说,他对于誓词中别的内容都认同,唯独就是不认同有“天”的存在。如果不去掉这两个字,他就不宣读誓词。
面对张静江如此有个性一个人物,胡汉民也没有办法。于是,他就把誓词中“当天”两个字给拿掉了。不管怎么说,张静江就此成为了同盟会正式会员。
后来,由于又陆续起了许多相同的公司,导致竞争加剧,张静江公司的利润逐渐开始下降。即便如此,张静江一直不遗余力地支持着孙文的革命事业。辛亥革命后,孙文回国就任临时大总*统,曾经想过要让张静江出任临时政府财政部长。张静江坚辞不就,但是他倾其家产,捐出了一大笔钱给孙文充当军费。虽然这笔钱不足以挽救临时政府濒临破产的财政状况,但是孙文非常感动,写了一幅“丹心侠骨”的条幅相赠。
癸丑之战后,以孙文为主的革命党人流亡日本。其中,大部分都是张静江来安排的。临行之前,张静江都会发给一份不菲的生活费,让这些舍生忘死的年轻人能在异国他乡生活下去。
因为身有残疾(跛足)的原因,张静江一直躲在幕后,从没有站到革命前台。但是,当孙文建立中华革命党,党内产生巨大分歧的时候,张静江站了出来,出任了财政部长,以实际行动支持孙文。张静江的这些行动,为他在国民党内赢得了巨大尊重。
袁世凯死后,张静江回到国内。这期间,他与蒋介石、许崇智焚香换帖,结拜为异姓兄弟。这时候的蒋介石还是一个不太起眼的小角色,张静江却已经是孙文集团的幕后大*佬,而张比蒋大十岁,他怎么会屈尊跟蒋介石成为拜把兄弟呢?
不只是北洋集团分帮分派,孙文集团也分为两广、两湖、江浙派。两湖的代表人物宋教仁、黄兴都已死去,两湖势力随之走向衰微。随之而来,陈其美在中华革命党内成为第二号人物,张静江出任财政部长,以陈其美为首的江浙派开始迅速崛起。但是,好景不长,陈其美被暗杀后,孙文集团内部的江浙势力迅速坍塌。而胡汉民、陈炯明、汪精卫等实力派都是广东人,所以,孙文集团成为两广人物的天下。
中华文明是农耕文明,大家伙不管多么鲜亮,如果往上数几代,很可能都是种地的。农耕文明有个特点,就是长期在一个地区劳作,导致地域观念非常强。在一个集团内部,基本上都存在以地域为特征的小圈子。自古以来,江浙一带都是人文荟萃的富庶之地,所以在面对其他地域人群的时候,江浙人都极自信。而且,江浙人喜欢经商,人又精明,从内心来讲,江浙人都不太能容忍其他地域的人们站在他们上面。如果你仔细审视身边的江浙人士,是不是有这样的特点?所以说北洋集团因地域而分化为直、皖、奉,孙文集团内部也因地域而分化为两广、两湖、江浙,这种因地域而聚拢为小集团的本性就隐藏在我们古老的文化基因里面。
张静江出身江浙,而且他为革命出了那么多钱,从他内心来讲,肯定希望在孙文集团内部能出一个来自江浙的领*袖。这个人以后可是要继承孙文衣钵,出任革命集团领*袖的。
张静江的眼光非常独到,他将革命党的诸位人杰都审视了一遍之后,认为陈其美的小弟蒋介石是一个可造之材,在他身上有一股成为领*袖的潜质。由于身体原因,张静江不可能站出来充任江浙派的领头人,但是他却开始着意培养蒋介石,并充任蒋介石幕后推手的角色。后来,蒋介石一路蹿升,身后都有张静江的影子。
张静江是孙文的“革命圣人”,主要负责给革命搞钱。虽然张静江为人低调,但是他在革命党内的地位却非常高。这些在刀尖上亡命的革命党人,谁没有受过张静江的接济?就这样,继陈其美之后,张静江成为蒋介石在事业上的第二位领路人。蒋介石也就又有了一位极其有分量的大哥。
正是在张静江家中,蒋介石又认识了一位叫做陈洁如的**。张静江原配夫人去世之后,他续娶了朱逸民为妻,而陈洁如是朱逸民的好友。蒋介石见自从到举止娴雅、端庄可人的陈洁如之后,便对其一往倾心,随后展开了狂热的追求。张静江也积极撮合,乐见其成。在苦苦追求了两年之后,蒋介石得偿夙愿,两人开始同居在一起。那一年,陈洁如虚岁十六。
孙文发动护法之战,并在广州建立了军政府。受孙文托付,张静江在上海为革命事业筹集资金。蒋介石担任护法军政府粤军司令部作战科主任,后来又改任粤军第二支队司令。在这个位置上蒋介石运气不太好,连吃了几个败仗,将的性格又与粤军将领搞不到一块,工作中很受排挤,也没有什么像样的建树。
期间,蒋介石跟大哥张静江频繁有书信往来。在了解了小老弟的苦衷之后,张静江替他向孙文说情,把蒋介石从广州调来上海,跟他一起负责为革命筹措资金。
“搞钱”是张静江的专长,也是他的老本行。面对军政府的巨额开销,该怎样来筹钱呢?张静江想到了一个非常超前的办法——办证券交易所。
为此,张静江联系了上海的商界领*袖虞洽卿,然后连同蒋介石、戴季陶等人一起在上海开了一家证券物品交易所。这所交易所是以股份制的形式成立,设立者一共十七人,除了上面几位,还包括张静江的叔伯兄弟。张静江本人的股金并不多,只占到一股,而蒋介石占了四股,蒋的股金都是由张静江垫付。这家证券物品交易所取名叫做“恒泰记”,经理是张静江的侄子张秉三。
在这家“恒泰记”证券物品交易所中,代表蒋介石炒股的经纪人是陈其美的侄子陈果夫。当时的经纪人都头戴白帽子,帽子上写着自己的号码。陈果夫帽子上写着“五十四”,说明他是五十四号经纪人。
“恒泰记”证券物品交易所开业之后,生意非常好,市民纷纷买进,股票行情水涨船高。蒋介石在股票市场中翻云覆雨,跟着张静江赚了一大笔钱。这些钱一部分作为革命事业的资金,另外一部分则用来改善了生活。蒋介石在上海还有两房妾室,蒋介石都给她们买了洋房,并雇了佣人。
可惜好景不长。“恒泰记”证券物品交易所赚钱之后,很多人积极跟进,陆续创办了许多家相似的证券交易所,股票大面积贬值,“恒泰记”被迫于一年后倒闭。蒋介石因为股票投机失败,欠下了巨额负债,无钱还债。许多债主便雇用青帮前来逼迫,那时候蒋介石连跳黄埔江的心都有了。
该怎样摆脱这种困境呢?虞洽卿给蒋介石出了一个主意:拜青帮大*佬黄金荣为师。在上海滩这地方,没有黄金荣摆不平的事。一旦拜入黄金荣门下,成为他的门徒,别人便不敢再来找你麻烦。
